30. 诗词五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 ~ 846)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 著有《白氏长庆集》。 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 ( 公元 806 年 )白居易任周至县 ( 今陕西省西安市西 ) 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 , 就是看割麦子。1. 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2.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 箪食,童稚 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 ,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 ,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幼小的孩子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烧,烤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 , 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拿”。bǐngbì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 , 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 , 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做官的俸禄年底从事,做zēngy3n竟然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全诗精华 )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明对比赤 壁杜牧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诗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