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圆锥曲线定义、性质的应用 1.圆锥曲线的定义常用于解决下列问题: (1)求轨迹问题; (2)求曲线上某些特殊点的坐标; (3)求过焦点的弦长、三角形问题.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是圆锥曲线的重点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和方程思想等.而该部分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为中档题目. 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与抛物线 y2=8x 有公共焦点,且双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最短距离为 1,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2 D.4 [解析] 抛物线 y2=8x 的焦点为(2,0), ∴双曲线x2a2-y2b2=1(a>0,b>0)中 c=2,又 a=1,∴e=ca=2,故选 C. [答案] C 专题二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主要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来解决,对于较为复杂的最值问题,则往往是选取适当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然后运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确定最值. 已知 F1、F2 是椭圆x24 +y2=1 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则|PF1|·|PF2|的最大值为( ) A.1 B.2 C.3 D.4 [解析] 根据条件,得|PF1|+|PF2|=4, 所以|PF1|·|PF2|≤(|PF1|+|PF2|2)2=4. 所以|PF1|·|PF2|的最大值为 4. [答案] D 专题三 轨迹问题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上是建立轨迹上的点的坐标间的关系,即动点坐标(x,y)所适合的等式 F(x,y)=0.因此要分析形成轨迹的动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形式,建立等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P(a,b)(a>b>0)为动点,F1,F2 分别为椭圆x2a2+y2b2=1 的左,右焦点.已知△F1PF2 为等腰三角形. (1)求椭圆的离心率 e; (2)设直线 PF2 与椭圆相交于 A,B 两点,M 是直线 PF2 上的点,满足AM→ ·BM→ =-2,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解析] (1)设 F1(-c,0),F2(c,0)(c>0).由题意,可得|PF2|=|F1F2|,即 a-c2+b2=2c,整理得 2ca2+ca-1=0,得ca=-1(舍去)或ca=12. 所以 e=12. (2)由(1)知 a=2c,b= 3c,可得椭圆方程为 3x2+4y2=12c2, 直线 PF2 的方程为 y= 3(x-c). A,B 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3x2+4y2=12c2,y= 3x-c.消去 y 并整理,得 5x2-8cx=0. 解得 x1=0,x2=85c, 得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