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特征谈起,对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老年住房的供需矛盾以及老龄产业兴起与发展等老龄社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继而阐述了对关于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国内城市规划;老龄化社会;应对;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正逐渐从轻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已经开始考虑其对住房建设、城市产业发展以及保障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从老龄化社会的特征谈起,继而阐述了在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本文具有参考价值。 一、老龄化社会的特征 (一)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 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指再一个国家内,其劳动年龄人口(即法定成年人口数减去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口所得到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比较大,而抚养率则较低。这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增长。人后红利期就是指抚养率和生育率下降,适龄劳动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所形成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事情。目前,我国就出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中,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在未来 5 年之内,人口抚养比将会由下降转成升高,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如近年来,在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民工荒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输出劳动力减少同时老年人口增加。这也说明了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产业的发展模式依旧是以低端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经济的增长依赖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基于这种情况,城市发展就必须要进行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人口的依赖。 (二)老年住房的供需问题突出 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年住房包括以下几种。老年公寓、养老第 1 页 共 4 页社区、老年住宅以及养老院等。目前,因为社会伦理观念与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住房仍然是以与子女同住为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而且在未来几年内,随着养老观念与家庭结构的变化,这部分人数还会继续增大。通过《200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我们可以得知,2009 年我国的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有 5291 个,其床位有 49.3 万张。这五十万张床位显然不能满足上亿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住房资源紧张,老年住房建设与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