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每位老師都希望學生品學兼優,但並非每個孩子都是天之驕子,受到上天眷顧與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些孩子甚至在步上正規學習的第一步即跌跌撞撞,遭遇困難。注音符號是每個初上國小的孩子最重要的學習課程,它不僅是兒童學習說話及增進識字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國小識字教學中,更是兒童學習國字的橋梁,在兒童學習上可說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對某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而言,注音符號是抽象的,不但要拼讀還要注意聲調的變化,要在短期內熟稔可說是分外艱難。因此,某些兒童常因在注音符號學習過程中受挫而失去信心,教師須依據個別化需求,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 依據學者的研究顯示,學習困難的學生在進行注音符號測驗時,其錯誤表現以不會拼音最多,其次為不會分辨聲調,第三為字形、字音混淆。針對這些學習較為落後的學生,補救教學的實施刻不容緩,也由於這些課業落後的學生需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協助其學習,教師最好熟悉各種教學策略,交互使用,以增進學習效果。 嘉義縣教育處洪處長嘉文向來重視補救教學。緣此,國教輔導團本國語文領域國小組特別編寫此一補救教學教材,在蔡勝德教授的指導下,從基礎的注音符號、聲調、拼音、故事循序漸進,並試圖找出學生的學習困難點,希望能提出教學策略與方法。由於此教材是針對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注音符號時所遭遇的困難而設計,不惟希望為低年級教師在注音符號教學上提供策略,更希望能運用於攜手計畫教學上,使學業較落後的學生能因此突破學習困境。 這本補救教學教材分為六個篇章:注音符號篇、聲符篇、韻符篇、聲調篇、拼音篇和故事篇,每個篇章都有教學基本原則,並有教學小法寶—遊戲,希望能增進教學效果。首先從「注音符號篇」著手,希望以圖形讓抽象的注音符號意義化,幫助學生記憶符號,再提出相似符號,讓學生辨別相似的注音符號。「聲符篇」、「韻符篇」則結合發音和符號,針對發音相似的聲符和韻符,從發音方法解決構音問題,並增加相似聲符/韻符的辨別度。「聲調篇」是為解決二三聲混淆的問題而設計的。「拼音篇」從結合韻符著手,讓學生在熟習各種結合韻符後,能迅速拼出三拼字。「故事篇」則藉著注音符號的小故事,以趣味性的故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也讓學生了解些微的差異即產生不同的語詞意義,能知道語音和聲調的重要性。再藉著由淺至深的問題提問,望能增進學生的 文章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