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讲授新课】【合作探究】1:指出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事业的发展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A、铁路建设:(1)晚清的铁路1)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2)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1909 年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造的铁路;4)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B、火车机车演变(观察图片说历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合作探究】3:阅读 P69“学思之窗”,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2 、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 20 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 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