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 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为推进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资源配置,综合开发治理,带动汉江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水利、国土、农业、林业、财政、农村建设等 6 个专题规划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汉江流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至汉江与长江交汇口河段干流与支流(湖北境内)沿线的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荆州市、孝感市和武汉市等 11 个市(林区)所辖的 34 个县(市、区)(详见《汉江流域中下游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附后)。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与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地跨东经109°56′~114°17′、北纬 29°38'~32°58′之间,全长 652 公里,集水面积 469 万平方公里。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量丰沛、良种优质,历来是我省优势农产品的主产区;地处中原腹地,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 2.农产品生产丰富,农业基础较好。2009 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增加值占全省 42%,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 426%,粮食总产量占全省 571%,棉花总产量占全省 629%,畜禽总产量占全省 49%,淡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60%,是我省名副其实的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农业资源“富集区”。同时,又是全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区”。2009 年,区域内机械总动力156681 万千瓦,占全省 56%,实际机耕面积达到其耕地总面积的 21 倍;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其耕地面积的757%、566%、53%。 3.县域经济相对发达,是我省重要的经济走廊。改革开放以来,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汽车、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电子、轻纺、食品等工业蓬勃发展,是我省汽车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是我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有 6 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 20 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181 家,占全省 388%。 4.人才和科教资源雄厚,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我省作为科教大省,各类技术人才众多,在农业科教人才、技术推广、培训教育等方面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