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牛玉儒》有感 第二篇:观《生死牛玉儒》有感观《生死牛玉儒》有感 根据技术中心的党支部要求,观看了《雷锋》、《焦裕禄》等八部讲述模范党员事迹的教育影片。作为一个从 XX 省走出来的党员,我对《生死牛玉儒》这部电影感触尤为深刻。 牛玉儒同志,XX 省通辽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优秀民族干部,XX 省自治区党委常委、XX 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因癌症医治无效,于 2004 年 8 月 14 日 4 时 30 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 51 岁。2004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记得牛玉儒同志刚来呼和浩特任职的时候就将 XX 市内的收费公园都改成了免费公园。呼和浩特的人民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大家对这位务实的书记赞口不绝。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多之后这位呼和浩特人民的好书记就离开了他的人民。 《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 XX 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在查出癌症后 100 天内的工作活动。他在癌症晚期的情况下,4 次提出回呼市工作,3 次得以实现,最后一次提出后不久因病去世。展现了他对群众有着深深的责任,对城市的建设有着满腔的抱负,对亲人有着无比的挚爱,面对死亡,他依然履行着一个市委书记对人民的承诺。 看完影片后,我切身感受到了牛玉儒同志有一种顽强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牛玉儒同志超越了常规。“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同志的座右铭。人民的利益怎么高于天。牛玉儒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有一句话:“人民群众的事就是大事,一定要办好。”多么朴实无华而又掷地有声,令人深思警醒,令人精神振奋,这句话是牛玉儒的公仆情怀、为官准则和价值取向精神本质体现。为了比天高的人民利益,他决战病魔,挥洒汗珠,四处奔波,调研、考察、策划,用真情书写呼和浩特的未来。为了比天高的人民利益,他进百家门、了百家情、解百家心。这确实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体现着牛玉儒那种对人民博大的爱,这种爱挚比高山,深比海洋。 只有把死看透了,才能活得更明白。作为 XX 市委书记的牛第 1 页 共 10 页玉儒,在踌躇满志准备为呼市建设大展宏图的时候被查出身患癌症。在医院与一个二野的老战士谈到邓小平政委后,深切的感触到生与死的意义所在。于是他更看透了死,也不再怕死,所以活得更明白,这种明白就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已经是癌症晚期的他,在医院治疗期间,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不顾病痛的折磨 4 次要求回呼市,3 次回到了他所热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