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读后感 1500 字 11 月 18 日下午,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朱辉宇教授应邀来集团公司作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题讲座。在近三个小时的宣讲中,除了印象深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辉宇教授向大家推荐的一篇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是习近平 15 年前(2002 年)曾公开发表过的一篇回忆文。全文 5000 多字,首发于 2002 年第 12 期《全国新书目》杂志,2012 年《西部大开发》杂志对该文进行过转载。 “15 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 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这是习主席离开陕西梁家河时说的话。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学曾学习的一篇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想必大家都一定记得这篇课文。它描述的是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少年周恩来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 岁的习主席从京城高墙大院的安逸生活一下子跌落到陕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陌生、孤独一涌而上。可习主席很快转变想法,既然这片黄土养育了我的父辈,那么她一定会以宽大博爱的胸襟接纳我。面对如此的逆境,年轻的习主席转变观念,积极面对,主动适应贫瘠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先后攻克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当跳蚤叮咬成了一种习惯,当粗粝杂粮成了一种感情,当插秧种地成了一种技能,当实事求是,吃苦耐劳成为了一种精神。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好当前的路,或许每个人看了这篇文章后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当你身处在艰苦的环境中,你才能有所体会,才能得到锻炼,才能使你成长。我们或许不需要人为的为自己制造一个艰苦的环境,方能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因为人这一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某一个阶段你会遇到自己的坎坷或是劫难。如若当你身处在所谓的逆境中,或第 1 页 共 2 页许你就能有所体会。什么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或是“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独自离去”。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得不畏艰辛,接受艰苦环境的锤炼;就得勇于面对,获得务实求进的态度;就得在逆境中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如此一来,即便无法成就一个成功的你,也不会造就一个失败的你。人生的航向不定,但不管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