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点典型材料一、工程基本情况xx市xx县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石桥镇西冲村仙马桥安置点建设规模为: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10户1629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新建住房410套63980.5平方米;道路硬化15833平方米;新建20立方米水池5座,铺设供水管网10公里,安装水表410块;架设输电线路3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410户入户电线电表;建设1个绿化亮化及排污设施,新建1个集贸市场。安置形式:依托妥乐世界古银杏风景区建设集中安置。批复项目总投资3089.4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140.3万元,市县配套1322.1万元,其他资金627万元。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到位资金3318.77万元,其中。中央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80.5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445.3万元,市配套资金293.22万元,县配套资金1399.7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1000余万元。该安置点各项工程建设已完工并搬迁入住。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最大限度整合各种资源。xx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扶贫、财政、住建、国土、环保、监察、审计、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公安、移民、人资、教育、经信、民政、文广、工商、地税、供电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xx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既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多方联动、协调配合,使得xx县能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倾全力做好扶贫生态移民的规划选址、资金整合、征地建设、农户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二)设立专门机构,确保工作规范开展。设立了正股级的xx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服务中心,隶属于xx县发展改革局,人员编制6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xx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政策宣传、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年度计划的申报、项目实施管理、资金拨付、检查验收、信息和进度报表的报送及日常事务处理工作。第1页共10页(三)严格建设程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一是把选准搬迁对象、摸清安置区资源承载能力作为项目实施的基本前提条件。本着“先急后缓,先积极后一般”的原则来确定搬迁点和搬迁农户。县、乡工作人员深入迁出点和迁入点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做深、做实、做透前期工作。石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多次深入搬迁户家中,认真听取搬迁户意见,进行了梳理及总结,制定了符合民意的搬迁安置方案及措施,使得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二是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镇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项目的全程管理和建设工作。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建造宜居宜业的安置区,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资金采购、统一监督管理”的方式,从平场到房屋主体建设,到房屋内外装修及绿化、亮化等每一道工序都由专业的施工队伍统一实施,严格按设计方案和建设标准施工,施工队伍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负责。三是严格按照黔府办发[20XX]14号、《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XX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管,实行专人、专账、按进度拨款的方式管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供电、住建、水利等部门资金,共计整合资金341.18万元,其中供电部门资金70万元、住建部门资金180.5万元、水利部门资金90.68万元。(四)依托景区建设,确保项目建设高品质。xx县石桥镇是世界古银杏之乡,妥乐村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远近闻名的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石桥镇西冲村仙马桥安置点紧临妥乐古银杏景区,该安置点遵循立足自身实际和优势、深挖自身特色和潜力,以XX省第八届旅发大会和建设市级示范小城镇为契机,依托景区,紧抓“特色生态休闲旅游”这一主题,按照“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如今,这一安置点已初见成效,既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又与妥乐风景区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还有效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五)做好后续扶持,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留得住、第2页共10页能就业、有保障”。一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把搬迁的政策措施、目的和意义给农户讲深讲透,消除搬迁农户“故土难离”的情结,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