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学生命科学学院丁洲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二、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 "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三、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1.我国古籍中有关中草药的栽培,可追溯到 2600 多年以前2.唐初,国家曾在京师建立药园一所,用以栽培各种药物,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翼方》中则扼要介绍了近 20 种常用中药种植方法。3.北宋嘉祐年间,本草学家苏颂著有《本草图经》,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重要本草著作。4.元明及清,农书著作较多。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约 180 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5.1949 年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生产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许多新的药材产区和药用植物种植场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并对中药材生产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中药材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第二章 药用植物产量构成与品质形成一、药用植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一) 药用植物的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指药用植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经济产量:药用植物中可供直接药用或供制药工业提取原料的药用部位的产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不同药用植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与植物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 *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二) 产量构成因素:药用植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药用植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药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