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有感 原创:purplegreen 公号连岳昨天文章是《为何读书越读越穷》,读完深有同感,又是说出了我想表达,但不知如何表达出来的逻辑和道理。连岳的文章,就像他在某一篇回复 15 岁不愿继续读书的青少年的文章一样,没有大道理,但是写出来却让人不由地感叹,“就是如此,就是如此。” 他回复不愿读书的少年文章结尾是这样的,“今天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不优美,也没有格言金句,它象一碗粥,一碟小菜,很平常,但刚好是你这个客户需要的一点热量,我就愿意提供,而且满意欢喜。希望你满意我今天的服务。” 小马宋说,公号文章赞赏量,连岳老师是第一名。 看到某篇文章末尾有读者留言,让高二的孩子每天朗读一篇连岳的公号文章,高考语文成绩达到了 130 多分(具体分数记不起来了),说明连岳的文章有技术含量,有逻辑道理,又不咄咄逼人,让请教的人都能收到启发。那篇回复不愿继续读书的青少年的文章,也让小哥朗读了一遍,小哥读完说,“写的还不错呢。”看来小学 4 年级的孩子也能读的懂。 再说为何读书越读越穷,文章里说教育也是有成本的,现在是 9 年义务教育,让家长误以为教育没有成本,只有收益。其实教育有成本,也属于投资的一种。在义务教育阶段可能感觉不到是投资,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比较烧钱。 吸引我的是这句话,“教育不仅有好处,也有坏处。我们应该避免教育的坏处。” 教育居然有坏处。非常不解。继续往下读就明白了,教育的坏处就是收益大大小于成本,严重亏本。 教育还能严重亏本。有,比如文末留言提到的有的人想去国外读研,家人只能出 100 万,权衡再三,在国内读了研,100万付了首付。读者说幸亏在国内读研,100 万用来买房子。若是去国外读书,100 万打水漂,自己回国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赚到 100 万。 若是家里付不起国外读书的钱,自己国外读书回来赚不到第 1 页 共 3 页付出的学费,那就可以理解为亏本。教育也要避免亏本。家里是土豪的可以随意去国外读书,不是土豪的,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 朋友有个孩子去年去美国读书,因为不能在魔都参加高考,自高中开始读的就是私立学校,为出国做准备的那种。听朋友说,最近工作不景气,生意不景气,付孩子出国留学费用有点吃力,一半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当时为了凑学费,还想过要卖房。 我家先生劝了她让别卖房,否则孩子出国读书,回来一看房子没有了,家人又挤在以前条件不好的出租屋里,估计会很愧疚。卖房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