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应急预案一、口腔出血口腔出血以牙龈出血、手术后出血和外伤性出血最为常见,除局部因素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病、糖尿病、肝肾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以及血管瘤、恶性肿瘤、维生素 C 缺乏、月经期、妊娠期或长期应用抗凝剂等,均可引起或加重上述出血。【急救原则】1.针对病因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2.有凝血机制障碍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处理方法】1.局部对症治疗 ① 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去除血凝块,寻找到出血点后,先用棉球压迫牙龈数分钟,待局部出血缓解时,用蘸有 1:1000 肾上腺素、1%麻黄素或其他止血剂的小棉球,直接压迫出血的牙龈缘或塞入牙间隙,也可使用止血粉、止血纸、明胶海绵、止血海绵以及中药制剂如云南白药、三七粉、马勃粉等压迫止血至少 30min。必要时可结合使用牙周塞治剂止血。② 局部可使用涂剂、漱口剂和含片。③ 对局部刺激因素如龈下结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出血,局部可进行简单地刮治,并用 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冲洗,涂以 1%碘甘油或碘合剂,结合局部压迫即可止血。3.全身药物治疗 1根据出血的原因,酌情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凝血药物维生素 K,以及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等。予以口服抗生素和维生素等药物。4.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或收入院治疗。(二)术后出血应急预案【急救原则】1.确定出血性质、原因、部位和判断出血量。2.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3.有出血性休克者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处理方法】1.手术后出血的局部处理 一般先行局部压迫止血,但对压迫止血无效或术后创口内不断流血、术区迅速肿大者,应及时打开创口,寻找出血点,进行结扎或缝合止血。2.拔牙后出血的局部处理 一般先清除表面血块,再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处理。①牙龈撕裂:在局部麻醉下缝合止血,无法缝合者,可使用局部止血剂和压迫止血。②牙龈缘渗血:先用棉卷加局部止血剂压迫止血,无效时应进行缝合止血,可在局部麻醉下采用两侧牙龈的水平褥式缝合,局部加止血剂,用棉卷咬紧压迫止血 30min。③牙槽窝出血:牙槽窝内填入可吸收的明胶海绵,再用棉卷压迫止血。若出血量较多,上述方法仍不能止血者,可采用缝合止血法或加碘仿纱条填塞止血,在止血后 48~72h 内取出纱条。若牙槽窝内有异物或炎性肉芽组织,应在局部麻醉下刮治后重新压迫止血。23.全身药物治疗 应常规使用口服抗生素 3~7d,并适当应用止痛剂和止血剂。对局部肿胀反应等症状明显者,应予以肌肉注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