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临床科室、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血液无效输注、输血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事件等输血严重危害的识别、诊治、调查及管理。本方案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输血不良反应控制方案二、血液无效输注处理及控制方案三、输血传染性疾病管理及控制方案四、输血不良事件管理方案一、输血不良反应控制方案一、职责(一)临床科室1. 负责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2.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诊断、救治、调查和报告。(二)输血科(血库)1. 负责协助临床科室输血不良反应调查。2. 负责严重输血反应的血液免疫学检查。3. 定期统计、上报输血不良反应。(三)检验科1. 负责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辅助检查。2. 负责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细菌学检查。(四)医务科1. 负责协调各临床科室对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2. 负责协调调查和处理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五)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讨论、分析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提出改进措施。二、工作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发生了不能用原来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在输血当时和输血 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后发生者为迟发反应。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如下: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AHTR)由于 ABO 血型、Rh 血型或其他稀有血型不合所致,输血开始 5〜15 分钟出现 AHTR 症状及体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背痛,发热,寒战、僵硬,不安,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血红蛋白尿,非特异性出血。2.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源于细菌本身或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输血后即刻出现症状及体征,包括高热、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呕吐,与 AHTR 未出现血尿前难以鉴别。3.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a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常见原因为受血者产生了对供者白细胞的抗体,症状及体征出现于输血开始 30 分钟至输血后 2 小时,包括发热、畏寒、寒战。4. 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有两种,-是由于受者对供者血浆蛋白产生反应所致,症状及体征如风疹发生于输血期间或输血后 1 小时。二是由于受者持续存在的抗体与供者血中的蛋白及过敏源之间的相互反应,症状体征出现于输血早期,包括胸闷,低血压,支气管痉挛,血管性水肿,不伴发热。5. 循环超负荷由于输入液体过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