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国学试题 100 题1、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时引用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谁的名言?A顾炎武 B 关天培 C林则徐(答案: C林则徐。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口占留别家人。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意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趋:迎受。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2、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记载,例如东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它在当时的用途是:A、舞鞋;B、上朝穿的朝鞋;C、登山鞋。(答案: C、登山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日:“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历史上传说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是一种活齿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便于蹬坡和泥泞中行走,给旅游活动带来极大方便。据传说当时的人们争相效仿,并名之日“谢公屐”。)3、唐代诗人顾况曾对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他在看完白居易的一篇诗作后,马上转变态度,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顾况看到的是白居易的哪句诗?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答案: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考试,考生公开在试卷上题写姓名,试卷并不密封。主考官在决定考生的“去取高下”时,考生答题的好坏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考生平日所作诗文及声望,还要照顾推荐者的意见,说情者的面子,权势者的人情。因此,许多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就会将自己平日的诗文加以编辑,考试以前呈送给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有影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白居易就将自己的诗集投给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这个人很有才气,但脾气高傲,瞧不起后辈的文章。如果诗文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