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资 本 流动 与金融 危 机 研究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表明, 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有关系, 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新型金融危机爆发的外部条件。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借助间接融资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通常又会经历四个阶段:资本大量流入,本币严重高估,国际收支逆差加大;短期外债压力增强, 金融脆弱性增加; 投资资本攻击, 资金外逃,金融危机爆发;在此基础上,资本逆流,危机加深。在了解了资本流动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资本不正常流动 , 并根据经验提出相应建议。一、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资本流动通过间接融资市场,主要是银行的贷款行为。国际资本是以贷款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并使实体经济发生变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的。 国际资本大量流入, 使银行获得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在金融监管不完善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银行十分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也就是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时 , 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 银行会将资金投入股市、 房地产或生产过剩的领域 , 此举又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国际资本通过银行业大量流入高风险行业, 在一国经济泡沫破裂、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等情况下, 该状况必然使银行不良资产剧增, 货币贬值压力加大 , 直至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结果是国际资本尤其是短线的国际游资就出现大量抽逃, 最后导致危机的发生。2、通过证券市场, 主要是指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股市, 之后推高股价形成非理性的泡沫经济。当投资者预期资产价格将缩水时,大量资本逆转抽逃, 导致金融危机。也就是资本的大规模频繁进出会加大一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使该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加。这种资本流动机制就是通过证券市场引发金融动荡。尤其是在一国的证券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监管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国际资本流动通过证券市场的传递机制极易诱导危机爆发。3、通过外汇市场,资本外逃,加剧货币的贬值。主要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国际收支的变化而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变化,进而使一国货币对外价值发生变化。在这种制度下,持续的大量的外资流入, 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高估,从而损伤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进而导致巨额的贸易逆差,形成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共存的微弱的国际收支平衡。当经常项目逆差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情况渐趋恶化时, 逐利性的国际资本开始外流,结果本币汇率就会出现持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