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安徽稻麦油区域平衡施肥物化技术单项研究报告—土壤—作物系统内养分平衡及参数研究研究土壤与作物系统内养分平衡关系,分析土壤肥力变化,用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判断施肥是否合理,指导不同土壤—作物类型区平衡施肥,确定肥料配方及施肥量。1 土壤—作物类型区内养分平衡分析研究。根据项目区 20 个种植施肥试验的土壤—作物养分吸收与投入量对比分析,在油—稻,油菜—棉花,肥—稻三种轮作方式下,不同种植和施肥水平的土壤—作物系统内的养分平衡变异较大, 但变化趋势一致, 主要是氮磷钾养分收支中的氮素和磷素有盈余,而钾素亏损比盈余明显。 对作物施肥关系最大的氮、磷、钾养分平衡进行分析,有以下规律(见表1、2):1.1 不同试验区(点)氮素盈余均较大。各监测点中32 个年份的投入肥料氮量(有机肥和化肥使用量总计,下同)与作物吸收氮量收支表观盈亏值中,有30 个为盈余,平均氮盈余176 公斤/公顷。在高氮(每公顷约400 公斤纯氮)投入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数值(见表2)上升明显。氮的大量盈余,一方面促进了土壤氮素和有机质的积累,另一方面又造成氮素的大量损失,并引起环境和部分农产品的污染。1.2 不同试验区(点)磷素盈余有较大差异。各监测点中32 个年份的投入肥料磷量与作物吸收磷量收支表观盈亏值中,有29个为盈余,盈余值变动在10~260 公斤 /公顷之间,土壤速效磷值逐年上升(见表2)。其中肥西县花岗、长丰县双墩和安庆郊区等壤质土高磷肥(每公顷约120 ~300 公斤 P2O5 )投入区,P2O5 盈余值高达成60~200 公斤 /公顷 。1.3 不同试验区(点)钾素亏缺程度明显不同。各监测点中322 / 17 个年份的投入钾肥量与作物吸收钾量收支表观盈亏值中,有17个为亏缺, 亏损幅度在30~140 公斤 /公顷;有 15 个为盈余, 变幅 10 ~240 公斤 /公顷。在肥西县花岗、 长丰县双墩、安庆郊区、无为县陡沟等壤质土,钾肥250 公斤 /公顷的使用区,钾素盈值比较高。据淮北市近年土壤养分监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对比,速效钾在潮土类型的淤土地、两合土、 沙土和砂姜黑土类型的黑土、黄土地、白淌土、青白土等土种中,均出现下降,淮北土壤缺钾问题已经显现。另据省农科院作物所1981 年至今在濉溪县杨柳乡进行的砂姜黑土基础地力与施肥连续试验观察,22 年连续单施氮、磷化肥的土壤速效钾为94.7mg/kg, 仅比建点试验前测定值低17% ;缓 效钾 为381.7mg/kg, 仅比试验前测定值低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