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计算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计算能力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没有一个外部的现实,而是一种关系,一种逻辑思维的知识,显示了某种抽象性,幼儿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已有一些体验,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缺乏理解事物抽象关系的基本观念。我班幼儿主要靠记忆和熟练来进行计算活动,活动中缺乏灵活性;在观察过程中缺乏细心、专心,大部分幼儿不能积极动手操作,对实验结果不感兴趣等问题。二、研究的对象:大大二班 48 名幼儿三、实验时间: 2004 年 3 月—— 2004 年 7 月四、实验目标:1、引导幼儿养成喜欢探索周围事物、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等习惯,在观察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引导幼儿细心、专心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或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物体进行连续观察,找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学习简单推理。3、在游戏、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五、实验步骤:(一)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观察记录表教育目标达标情况1、学习 10 以内序数、单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显著: 38 人不显著: 10 人2、学习 10 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显著: 45 人不显著: 3 人3、学习 10 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 以内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显著: 40 人不显著: 8 人4、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能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显著: 26 人不显著: 22 人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显著: 18 人不显著: 30 人6、学习有条理地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显著: 44 人不显著: 4 人7、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商与同伴的关系。显著: 10 人不显著: 38 人(二)、实验过程:1、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活动应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生动活泼、 手脑并用、 多种感官参与的形式,灵活运用操作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