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学改革,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需要。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校本教研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校长均因此而受益匪浅,同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我校如何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积极性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同仁共享,文中若有不妥之处, 请大家批语指正。一、领导要认识到位,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的重要性对待学校的教研活动不能只是列上计划,领导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其身正不令则行。领导就是榜样,领导就是标杆,领导应该和教师一起研究、 一起成长,并始终走在教师的前面, 教师才能信服、佩服,才能听领导的,才能在领导的指引下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二、制定并严格执行校本教研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计划是活动的指南,没有计划,活动就会盲目、随意,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有了计划,活动就有明确的方向, 就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每当开学之初, 学校就要召集教研组领导机构成员研究部署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事宜。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活动内容充实,形式灵活多样。教研的模式有专题学习式、主题研讨式、 课题研究式、 经验交流式、 问题提交式等等。三、校本研究要注重实效性严格地说校本研究就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一些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切实利益的问题,避免“假、大、空”现象。从教育教学科学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本校教研的人文性出发,研究和探讨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新型教学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研中要突出教师的作用,教研的结果要体现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收效。这样校本教研不仅具有“为了教学”、“基于教学”、“在教学中”的基本特征,而且为教师开辟了学习、合作、对话、成长的现实途径,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中,充分感受到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到参与校本教研的快乐,最终实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四、改革教学评价办法,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施如果不改变现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只看学生考试成绩的片面做法,校本教研将难以开展。因此,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施,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就必须改革教学评价办法, 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评价。 学校要重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从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态度与热情, 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