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一些老师说:“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无论老师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家长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推给老师,以为老师是万能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任务,教不好孩子都是老师的责任,而忘记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重过程、重技能,家长重结果、重知识。”“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有很新的教学理念,还要处处关爱他的孩子,把他的孩子放在第一位。”“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最好,起码不比别人的孩子差,但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发展的个体差距是存在的。怎样让家长面对这个现实?家长急,教师也急。”“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也享受特别待遇,经常跟老师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孩子之间的摩擦是常有的事,在学生交往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孩子从中学会遵守公共规则,学习交往技巧。 如何才能让家长理解这些呢?”⋯⋯⋯⋯为了共同拥有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走到了一起;也是为了共同拥有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但这矛盾,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老师和家长拥有共同的孩子,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或许在方法上有分歧,或许面对的情境有不同,但只要有良好的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就能够相互配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就是两个“育者”,学校和家庭, 不仅要一致行动, 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互补的,其结合更能及时地满足孩子瞬息万变的成长需求。作为老师,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在家校共育方面就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争取家长的认同,调动家长的力量,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那么,老师要如何与家长沟通,进而调动家长的力量呢?二、如何调动家长的力量教师要调动家长的力量,首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彼此有了了解,有了信任,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 幸运的是, 早在认识之前, 老师和家长之间就有了共同的主题——孩子。1. 家校沟通的几种方式家校沟通的方式应是灵活的、多样化的, 以适应家长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及所要沟通的问题的不同性质。如,对于善于谈话的家长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