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山——开启柳宗元心灵之旅——《始得西山宴游记》文本解读永贞革新失败,雄心勃勃以报效国家为己任的柳宗元被抛进了痛苦的深渊。十年永州被贬生活,几乎占去了柳宗元四分之一的人生经历。岁月的漫长、 地域的偏僻, 使他饱尝了仕途的险恶、 生活的艰辛。但是作为一名正直的士大夫, 险恶的现实并未动摇他的意志,“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他以自己特的方式,以笔为武器,维护做人的尊严不被侵犯,捍卫高洁的情操不被玷污。情景交融,自成章法又互有联系的《永州八记》就是此时其意志的彰显,这些游记能抓住事物的具体特征,写得富有生机,形神兼备,语言精美,并抒发了他遭受迫害的孤寂悲愤心情以及内心的孤傲,它们不仅仅是八篇游记,更是柳宗元的心灵之旅。《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本篇游记从被贬后平日一般游览写起;接着写发现西山的怪特以及登山,重点叙写在西山顶上见到的奇特景观,暮不欲归的宴游之乐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独特感受。 全文首尾呼应, 从“不得”到“始得”,从“惴栗”到“心凝形释”,这次西山宴游让作者忘掉“惴栗” ,把自己的遭遇、思想感情与山融合在一起, 可以说“西山”开启了柳宗元的心灵之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僇人”足见被贬之事对其打击之大,对自己来说是奇耻大辱;“恒惴栗”内心的惶恐是多么的深,. . 无法摆脱。文章起笔就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态:悲愤与不安。在闲暇之时他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行动之缓,行动之随意,这真的是优哉游哉吗?非也,其实是通过外在的神态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我们再看其行踪:“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坐、醉、卧、梦、起、归”的所行所为,看似乐而忘忧之举,带着随缘任运的色彩,其实是心灵无所寄托,无所释放,不能说起醉生梦死吧,但至少未摆脱“恒惴栗”的阴影。这种“醉”是“倾壶而醉”,是心灵的自我麻醉,一切犹如行尸走肉;这种“梦”是“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是无奈之举,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境界, 只有把它放进梦里;这种“归”是“觉而起,起而归” ,是一种失落之感,一天的游历之后又回归到以往的忧伤,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虽然“每有兴会则欣然忘食”,但“于我心有戚戚焉” 。他在人生的低谷中徘徊,陷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