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朗读翻译孙权劝学翻译搞笑版司马光 (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 (现在属山西省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未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 (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 他竭力反对, 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 强调祖宗之法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 (现在陕西省西安市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 (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 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二)《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 卷,又考展异、 目录各 30卷。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讲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 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 《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 种。帮助编撰者有刘伊、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 ”,再编成 “长编 ”,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 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1362 年史事,有“考异 ”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 ”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三)关于吕蒙:吕蒙 (178-219) ,三国汝南富陂 (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 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存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告告, 多读史书、 兵书,鲁肃称其 “学识英博, 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 代领其军, 袭破蜀将关羽, 占领荆州。 不久病死。三、实时练习:孙 权 劝 学初,权谓吕蒙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