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二、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题20%,简答 30%,论述题 20%,案例分析10%,应用题 20%。填空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简答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