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时事背景我国商业领域自 1992 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 2004 年底,商业领域共利用外资约 30 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 264 家,其中依法批准的 76 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 2003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方控股,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 2004 年 12 月 11 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随着我国加入 WTO 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 50位的零售商,约 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 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 27 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 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国内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主要集中在"大卖场"。据统计,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 23%以上。在地域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二、政策背景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 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 号),要求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