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 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是我今年的枕边书。我是在读完作者所著的《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后买的这本书。书中的所引用论据性材料虽绝大部分来自都是上面几本书,但本书旨趣颇有不同。 读了该书,我最大的感受一是坚定了是制度而不是行为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效率的判断。 该书的导论中提出了研究中国的两个研究工具。这两个研究工具其中之一是作者认为所有中国问题,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四大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改革其实就是制度变迁,是利益—无论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的过程。改革的方向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相关。二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和国有专营制度。这四个制度对应于企业治理来说略约相当于总部对分公司(区域公司)的授权及分工、公司的价值观及企业文化、人才选拔及任用制度、产权及经营权制度。 该书从第一讲到第十二讲边叙边议,评述了从先秦到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二十一世纪初的经济改革的内在原因、路径和得失。跨越 2700 多年的经济改革历史也从侧面证实诺斯关于制度决定经济绩效的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简而言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使资源配置接近拍累托最优。任何一个组织中与效率相悖的现象出现,终极原因在于制度的缺陷而不是个人或者小团队的行为。个人行为从本质上是制度决定的。一个组织中个人或者小团队行为的错位与混乱,本身反映了制度的缺陷。 第二个感悟是经济强大不足以强国,振兴经济的同时必须同时强军。该书的第一讲说的是管仲变法。公元前八世纪,西周中央政权已形同虚设,各诸侯国纷纷崛起,整个社会处于变第 1 页 共 2 页革期。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开始变法,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发展齐国经济。管仲的经济经济改革措施及思想概括言之为五点: 1、“四民分业,士农工商”,通过专业分工,提高社会生产力。 2、放活微观,管制宏观。微观层面:对内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对外降低关税。齐国是诸国中税率最低的自由贸易区。宏观层面:从财政、税收和价格着手加强政府管控。 3、资源国有,承包经营。政府严格控制盐铁等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交给商人,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