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年轮:惠州抗战人物传记》有感 文/邹永祥 77 年前的 1937 年 9 月 12 日,日本飞机对惠州城的轰炸撕开了惠州八年抗战的序幕。此后八年,惠州、博罗四次沦陷,平山、淡水三沦敌手,龙门十七次被大扫荡。铁蹄之下,家园残破,满目疮痍,惠州无辜百姓至少伤亡十二万四千人,逾千妇女被奸污,财产损失过亿,社会经济倒退十年以上。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虐,惠州军民合力抗敌,前赴后继,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直至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国宣布投降。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945 年 10 月 15 日上午,惠州东新桥头耸立起一座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牌楼,牌楼两旁,高悬着惠州爱国人士吴仕端撰、张友仁书的对联:劫后苍生,有新气象;岭东雄郡,作受降城。牌楼前 200 米的包公巷,劫后余生的惠州民众激动地目睹了日军的投降仪式:在第 7 战区参谋长缪培南主持下,日军第 104 师团长末藤知文签字投降,国军第 63 军受降。围观的百姓雀跃欢呼,相拥而泣。整整八年的浴血奋战,烽火连天,艰苦卓绝。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应忘记,后代更不能忘记。在这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之际,缅怀抗日英雄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记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珍惜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坚定地和平发展、振兴中华。这,就是《红色年轮:惠州抗战人物传记》(以下简称“《红色年轮》”)编辑出版的价值所在。 市社科联、阅客文学院编写的《红色年轮》,就体例而言,结构简明合理,层级清晰,排列有序。尤其是章下平列三目颇有新意:首印“人物名片”概述人物生平,随后展开“抗战轴卷”详记人物事迹,殿后在“史海拾贝”补缺检遗;三个部分点面结合,互为呼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多角度地表现了抗日人物的英雄形象。 就立传标准而言,惠州是华南主要的抗日战场,如果要编一部惠州抗战英雄谱,够条件入谱的英雄至少是千位数,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此书没有求全求多,而是着眼于人物的代表性和事迹的典型性,小中见大,以一斑窥全貌。书中精选了 13第 1 页 共 3 页个智勇双全的英豪、3 支饶勇善战的部队,勾勒了惠州抗战八年的敌我态势,映照出侵略者的残暴与战争的残酷,描述了卫国者与入侵者的生死较量,赞扬了东江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操。 就内容而言,《红色年轮》以清晰的脉络、流畅的语言,叙述了惠州抗战人物在枪林弹雨下、在秘密战场中置生死于度外、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为之立传的人物,不分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