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VIP免费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_第1页
1/2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_第2页
2/2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写文章的目的单纯而明确,即表达他的观点。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读了《陶行知谈教育》这本书后,发现他的文章多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深深体会到“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 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一文中,谈教育的机会与责任,本应该先谈责任再谈机会,责任是机会的前提,或许是陶行知所生活的时代教师多能尽责,所以陶行知在本文中只是少谈责任,多谈机会。他将机会分为四种: 1.有可教之人; 2.可教者而未能完全教; 3.可教者而未能平均教; 4.已受教而未能教好。我们教育者应尽责,使学生在物质环境中快乐健康成长,教他们学习一种技能去主宰环境。如教育者不负责,辜负了机会,不使学生求学,我们这时候,应当知道学生有“好”有“坏”,教育者也尽责与不尽责,不尽责的常为“坏”学生所欢迎,同时也被“好”学生唾弃。我们不能辜负教育中的机会与责任,自然要奋斗。 然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却非常重要,科学的教育方法可分五个步骤: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步要晓得困难所在;第三步有什么方法解决困难;第四步选择最为正确的方法;最后一步是实验一番。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一位学生应是同样重的砝码。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有些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对他第 1 页 共 2 页们“另眼相待”。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关心爱护学习,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让学生在东港中学快乐、健康成长。第 2 页 共 2 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