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的撒哈拉》有感 李冰 我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子,大多早早的于中学时代就读了三毛的书。粗粗地读也好,细细地品也罢,总是多多少少有所涉猎的。可我直到参加了工作,才在偶然间翻阅了三毛的作品。似乎开始的有些晚。可是在我走过了年少轻狂,经历过些许挫折后看到“撒哈拉”中的平静亦或是动荡,才让我在刚刚开始真正感受“人生”时,给予了我内心的沉静。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去写作,用一生的浪漫去感受生活的女人。她的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她那“不能解释的、属于前生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给了三毛灵感与快乐,而三毛也为之付出了自己最深切的感情,于是便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是精彩,刺激而引人入胜的。在三毛的笔下,我看到的是一个浪漫,闲适,充满乐趣和生机的生活画面。在《白手起家》的篇章中,看着她为了捡到免费的木板制作家具而开心地吹起了口哨,看着她用旧车胎做坐垫,把汽水瓶漆上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把一个破旧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这些在她说来是如此的趣味盎然。虽然她也会偶尔因为生活中的困难而气馁,然而她又会精力充沛的想出新的点子来让生活变得活力四射。我喜欢三毛对生活的热情,那么真诚那么简单。 在撒哈拉,三毛以一个纯粹的异乡人的视角,体味着他们的热情,无知,甚至是野蛮,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把在撒哈拉的日子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芳邻》一文中,拉布的母亲要把小山似的骆驼尸体放进三毛那鞋盒般大的冰箱里,三毛拒绝了,换来的是拉布母亲的一句话:“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这句精彩的对白,实在使我忍俊不禁。在《哑奴》一文里,三毛和荷西忍受四周的冷眼,对哑奴以朋友相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淳朴的爱心。喜欢三毛在炎热的中午掉头再回沙漠,为的是接出那个不肯放弃自行车的男孩。喜欢三毛与荷西第 1 页 共 2 页照顾残疾的加里老人那拳拳之心。喜欢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像《沙漠观浴记》、《死果》,像玛黛拉方村那巨大无比的肉串。最有特色的要属巴西里与沙伊达这一对恋人的遭遇,每每读起,都在我的内心掀起巨大波澜。 沙漠上的生活,除了“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增加点诗意外,平淡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惊心动魄。像荷西深陷泥沼,三毛无意被下诅咒,甚至于三毛当医生,当教师,都让我常常为她捏一把冷汗。撒哈拉对于我而言是完完全全陌生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