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以后各章我将陆续上传,谢谢各位同道下载使用)第一节完善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管理新格局 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要实现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致,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进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新时期的杜会建设理论及其形成过程 党的十六大以米,在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部署新任务的过程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加以阐述,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理论。 具体来说,新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如下: (1)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开端。 2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开始酝酿突破口 2004 年 1}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这次讲话已经表现出了要把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全面理解四者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趋向,说明在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上已开始酝酿突破。 (3)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Z}I?5 年 2 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口”①这是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独立论述,标志着党开始将原来窝含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建设独立地分离出来,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建起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4)进一步确定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 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胡锦涛在这次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