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的读后感 《01.告别校园。在希望与迷茫中出走》我没上过大学,可谓一生遗憾,但却也经历了毕业离校时的依依不舍,与同学之间的那种深情厚谊,如今也经常会翻起毕业册,回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回忆中总是夹杂着一种温情”。 《02.乡居一年。无所事事的历练》大学毕业面临着就业,作者也曾遭遇过别人,确切地说是过去身边的人的匿名信,让原本应该一帆风顺的工作多了很多波折,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这样的坎坷,也许就没有走进报纸的白岩松,没有走进电视的白岩松,没有新闻评论部的白岩松。细细想来,人的一声总会遭遇这些,但是每个人在经历这些的时候都会冷静地看待。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都会有一些“没有只仅仅给我一种气愤和同情的态度,而是把我最需要的帮助给了我”的人在我们身边陪伴吗。人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朋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己。 《04.报纸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有这样几句话,带给我思考的含量:“也许每一个以嘴为生的人,都应该在训练舌头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灵、大脑和手的训练,多用心灵感悟,多用大脑思考,多用手写文章。”“每条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无心’倒似乎更像是一种感悟。正因为无心,抱的希望不大,失望也不大;正因为无心,没有刻意去钻营与设计,我只能本本分分地做自己,少了表演,多了自然,少了模仿,多了本色。”“但愿以后好多事,自己也能平静的‘无心’去做,最后能否成功,其实并不重要,上路时的轻装才最珍贵。” 《08.申办奥运,我们只收获了失败吗。》看到这,才知道在奥林匹克精神面前,也并非人人平等,所谓的奥委会委员也会在重金面前迷失自我,也会在答应投中国一票之后爽约,而只有善良的中国人才相信这些人的口头承诺。也许 1993 年 9 月23 日那个不眠之夜注定要在中国申奥的历史上写上重重的一笔,如果那次申奥成功了,我们就真的有能力承办好奥运会吗。我们就真的有实力呈现一场如 2008 年奥运一般精彩的盛会吗。 第 1 页 共 8 页 《09.复关谈判:中国与世界的磨合》起初,真不知道什么是复关,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代表参加过教育局组织的世贸组织的相关知识竞赛,现在却也一片空白。复关,其“关”,指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自己对于这方面的匮乏再一次暴露无疑。而复关,或者入世,是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的途径,每个人都不可能关上门只过自己的日子,正如每个国家更不可能永远像清政府那时一样国门紧闭。思绪至此,想起了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