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一、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的研究急待加强(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农业产业化是 1993 年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进入 90 年代,山东实施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的新思路,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潍坊市于 1993 年初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同年 4 月,山东省农委组成专门调查组赴潍坊及其所辖县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的初步设想与建议》的报告。1993 年 7 月 18 日和 8 月 19 日,农民日报》两次刊登了时任山东省农委主任的王渭田同志的文章《产业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战略》。这篇文章是已知全国性报刊上有关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篇文章(姜奇平,1997)。“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潮,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95 年 12 月 11 日,《人民日报》以超常规的篇幅和版面介绍了潍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并配发了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1996 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联结农户的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二)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近几年理论界围绕农业产业化作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②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原因)和客观必然性;③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④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⑤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上述几个方面中,大家对第二方面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其它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分歧。据农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