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21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四大挑战和四大着力点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王勇(2005年5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都对发展民营经济作出具体部署和提出明确要求。可以预见,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即将到来。在此情况下,深入探讨民营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对建设新旅顺,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我区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仍是体制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三点浅见。一、改革融资体制。现在我区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捉襟见衬,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沉淀,没有得到释放。在这对矛盾中,我认为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还是民间资本。以居民储蓄为例。2003年全区居民包括民营经济在内存款余额达47亿元,等于当年区财力17倍。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资金能有10%从“沉淀态”进入“市场态”,对全区经济发展将会起多大作用。由此可见,对民营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要以改革融资体制为突破口,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出台民间投资产业准入政策,建立股份制投资方式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依赖地方财政融资的传统模式,使民间资本顺畅进入政府财政运行外循环体系。尤其在国企、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更要大步实施“国退民进”策略,扩大民营资本进入空间,让民营经济参股、控股。今后,凡国家不需控制的领域,凡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凡一般性竞争的领域,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间资本自由进入。诸如XX县区改造、商业网点建设、公路、水电、通讯建设等,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模式。事实告诉我们,改革融资体制对我区经济第1页共3页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世达旅游购物广场等一些大项目建设的实践和外地成功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改革不仅能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积极性,达到以民间资本融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且能使我们找到开启金宝库的钥匙。当然,启动民间资本并非一句话就可凑效,必须坚决贯彻“谁投资谁经营;谁占有谁支配;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对那些回报率低甚至亏损的项目,政府要给予适当价格补偿,以保障投资者权益。这是启动民间资本必不可少的政策保证措施。二、创新管理体制。应当看到,我区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迅速,然而从总体看远未跳出家庭化管理的桎梏。家企不分、主体错位、裙带关系、短期行为、夫妻开店、父子办厂比比皆是,使民营经济受到制约,决策、管理力不从心,甚至走入创业—守业—败业的怪圈。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唯一出路还是靠体制改革创新。要让所有私营企业都象韩伟、卓越集团那样,投资者与管理层分开,管理人才高薪聘任,不断由家族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演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变作坊式、小打小闹经营,向股份制、集团化、外向型靠拢;积极开放产权,向产权多元化、混合型企业转变,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人员聘任制、功效挂钩制、竞争上岗等以物质利益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上述过程,是民营经济扬弃旧体制、创新新体制的过程,是一场“革命性”变革。尽管这场变革可能带来某些痛苦,但它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来说,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它给民营经济带来的变化是质的飞跃,使为其装上腾飞的“引擎”。为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思想观念,认清家族化管理的危害,提高体制创新的自觉性,促进这一过程的早日实现,这样才能使民营经济迈出用现代公司制度取代家族化管理的决定性一步。三、完善服务机制。在制约民营经济的诸因素中,不能忽视软环境建设。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服务质量差,办事效率低,“三乱”不绝,已使我区一些民营企业苦不堪言。据此,第2页共3页在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中,必须出重拳,割除弊端,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首先,坚持“放心、放手、放开”的方针,搞活人才机制。建设人才高地是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第一位要素。要引导和激励那些“下海型”、知识型、实业型、经验型和外来型人才到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