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优选 15 篇 【导语】实践论读后感优选 15 篇由会员“善良的人们”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 1:实践论读后感篇 2:实践论读后感篇 3:实践论读后感篇 4:实践论读后感篇 5:实践论读后感篇 6:实践论读后感篇 7:实践论读后感篇 8:实践论读后感篇 9:实践论读后感篇 10:实践论读后感篇 11:实践论读后感篇 12:实践论读后感篇 13:实践论读后感篇 14:实践论读后感篇 15:实践论读后感【正文】篇 1: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1937 年 7 月的论文著作。现收集于《毛泽东选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在中国共产党内,以往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异常是教条主义思想,以往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异常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于 1937 年 7 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文章。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目的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同志,使他们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 1 页 共 35 页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