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社会发展感想五篇范文 第一篇:三代人的社会发展感想三代人谈社会发展与个人期盼 我的家乡 XX 县区,地处 XX 省西部,XX 市南端,南接 XX 省,黄河绕县境东南而过之北,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南北。县境北接 XX 县区、江北旅游度假区,东邻 XX 县区,西邻XX 县区,南与 XX 省 XX 县区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 XX 县区相望。我的家乡是一个相对来说经济发展一般的小城市。在这座城市中,在我们家祖孙三代中,见证了它是如何逐步的发展、改变。我叫田帅,是一名大三学生,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我的祖父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从 70 年代起,就在村中担任大队书记的职务。而我的父亲,也当然是在这个村落中出生,在 89 年大学毕业之后才从农村搬到了城里,从事教育事业,做了一名中专教师,直至今天。 我的祖父出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在那个时间里,局势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生活可谓是比较艰苦。在他的 20 岁之前的世界里,有地种,能吃上饭,能解决温饱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祖父接近而立之年时,新中国成立了。在我的家乡,生活逐渐的走上了正常。由于祖父的个人性格,为人处事做的比较好,在邻里和乡亲的眼中,是一个可以靠得住的人,为 70 年代他担任村中大队书记一职奠定了基础。在祖父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人民公社化,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了。对于社会的发展,祖父用最简洁最朴实的话总结:不用再为生存发愁。在那个年代,大致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济建设迅速恢复和发展时期。解放初期,由于“三座大山”的长期压榨、自然灾害的交替发生,以及连续多年的战乱践踏, 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工业基础近乎空白,民生艰难,经济凋敞。刚刚走出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这一时期,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第 1 页 共 11 页补充,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用到所熟知的粮票肉票。而且有的时候,在收成过后,要由村里向各家各户发放粮食,蔬菜。 第二个阶段,“大跃进”和“三年调整”期间是我区经济建设跌宕起伏的时期。 1958 年文化大革命前夕,XX 县区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大跃进”时期,展出了棵重 300 斤的地瓜“卫星”。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在分配方式,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