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感 冗长历史下停留的秦淮河,岁月渐老,风华依旧,我在朱自清的笔下透彻的感受着它的美。 历史更叠中的纸醉金迷,笙歌夜夜不断剥落秦淮河的美,留给了我们不断堆积的沉重,凝望秦淮,美和沉重渐渐并肩而立,此时朱自清用幽美诗意平适的字句重现着秦淮河的美,像是跟随他一同泛于秦淮之上,感受着青砖歌声和夜空围绕下的美,置身其中便能忘了所有的不快和阴郁,只需静静聆听秦淮河水幽幽的泼漾之声。 朱自清的文字细致,隽秀,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在这秀丽雅丽的字句之中却展现出了秦淮河浓墨重彩的美。桨声汩汩,作者不疾不徐地开始讲述他的秦淮之游,蔷薇色的历史勾起了我对秦淮之美强烈的幻想,禁不住往下阅读。既是游河便少不了船,“七板子”淡蓝的栏杆,空仓的舱托着人的情思,作者撇下瘦西湖小舟的简陋、颐和园的沉笨,大船的柔腻宽敞,开始带领我们欣赏秦淮河的夜色。微漪的柔抚近似让我也要跟随作者入梦一般,碧阴的秦淮河水和委婉的柔波让作者怀揣着对纸醉金迷的憧憬,却是这份憧憬为后文作者内心的自我挣扎埋下了伏笔,内心的发展更加自然而然。游玩徐徐向前,妓楼里传来的歌声映出了秦淮河过去几百年间六朝金粉撒下的轮廓,生涩的歌声被作者神奇的笔墨描的婉转醉人,这便是朱自清的神奇之处,他没有刻意的粉饰雕琢,用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文字给我们展现着水墨画一般的秦淮河。夜幕垂垂而来之时,一杯清茶,一张藤椅,阅读之中历史造就的秦淮河便慢慢呈现。 在我看来,秦淮河之游共分为两段,以大中桥为分隔线,大中桥之前的景象展现了秦淮河被岁月洗涤之后所呈现出的黯然,然而,烟熏后破旧的房屋也能使人感受到秦淮河盛极时情境,大中桥上的房子似乎还回荡着秦淮女子的琵琶声和人们的欢笑声,秦淮八艳的爱恨情仇仿佛仍在上演。不可否认,历史的流淌造就了秦淮河的百年盛名,倘若历史从未染指秦淮,它就不会有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不会有桃花扇下尽夜笙歌,更不会有承载文人政客辛酸无奈醉生梦死的一水秦淮,它第 1 页 共 2 页拥有的怕只是与他方一样的自然美景。过了大中桥,忽地开阔了,呈现眼前的是令人几乎不信的繁华的秦淮河,虽不见旧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船只穿梭的湖面,歌声与琴声交错的谐音,“灯与月竟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天、湖、人所组成的美景已使作者苦涩已久的心得到了润泽,竟似疯狂的不能自主了。秦淮河绝美的夜色带来的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