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疗法一、填空题1、临床应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可分为三大类( )、( )、( )。2、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 )。3、主动伸张训练法主要用于因( )、( )而发生的肌短缩或轻度的关节挛缩。 4、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释放出的( )。5、增强肌力和增强耐力的训练有不少共同之处,可统称为( )。6、等长运动不受环境限制,简单易行,是有效的肌力增强的训练方法,特别适用于骨折、关节炎或因疼痛( )的情况下进行的肌力增强训练。7、离心性收缩的主要作用是使动作的快慢或( )得到控制。8、为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训练时应遵循( )原则和( )原则。9、当骼腰肌、股四头肌肌力较弱时,髋关节屈曲的动作可缝匠肌代偿动,即髋部屈曲时将出现下肢( )、( )。10、短暂最大负荷运动是一种( )和( )结合的肌肉练习方法。11、平衡训练的动作从最稳定位置到( )从静态平衡到( )。12、转动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常与( )运动方向相同。13、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 )和( )的组合运动。14、近端关键点包括( ),( )及( )。15、远端关键点包括( )与( )。16、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主要用于( )的情况。17、偏瘫患者的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此种运动模式称为( )。18、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产生的反应,称( )。19、PNF 疗法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 )、( )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20、正常的运动发育按照从( )、( )的规律 。21、运动的协调性发育由( )的方向进行。22、伸屈肌优势交替发展是建立姿势稳定性和( )的基础。23、节律性稳定的训练方法通过拮抗肌和主动肌同时进行( ),使互为对抗的拮抗肌之间产生较平衡的反应。24、节律性稳定的训练通常在促进或易化运动模式的训练前、训练中以及训练后采用,以预防或矫正运动中出现的( )。25、缓慢逆向运动的训练方法在主动肌模式与拮抗肌模式运动中交替进行主动肌和拮抗肌的( )。26、强化是通过( )的收缩来强化弱肌的方法。27、PNF 疗法中最大阻力与( )相结合是治疗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28、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良姿势有: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 )、腕关节( )手指关节( );下肢外旋,髋、膝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