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感 江西师范大学赖杨贝 这篇文章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稿,我想当我们谈到它的时候,最不能无视的就是这一点—它是面向广大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根据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总结出的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囊括三个方面四个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青年心中,更要外化于行,落实到生活和实践里。社会主义理论的求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到 2006 年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至 2013 年才最终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庞杂的体系归纳成为三个方面四个范畴二十四个字,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长,花费的精力多,实在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求索非常艰难。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求索非常不易,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生活的,它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是日常行为标准的总和概括。且最终又落实于生活,要求人们应用于现实,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就为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先决条件。 而青年所拥有的最具优势的条件,也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一再提到的,那就是我们身处大学之中。“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要靠自我认知,更要靠学校的教育引导。因为社会主义核心第 1 页 共 12 页价值观是一种由具有民族性、普遍性、崇高性、具有引领时代的地位,能够使我们团结一心,达成共识,树立共同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思想观念。而教育引导是指由外界提供的,科学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具有横向和纵向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能最有效率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达成国民共识,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青年独有的优势。 而且每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