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原创:小严读书 去年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曾国藩三部曲,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忙碌的事情将其抛之脑后,现在想絮叨絮叨读完之后的感想。 以下从两个方面简单的写一下感想。 从曾国藩的人物角度,是晚清的一位重臣,挽将倾的大厦于为倒,力挽狂澜之功,最后能全身而退,不仅保得自身平安,还能保得子孙后代昌盛不息。这样一位出色的人物,连毛泽东都夸赞不已,称晚清第一重臣,再无他人。本书从他 40 多岁回家吊母丧写起,受朝廷之重托,建一支强劲的军队,阻挡盛极一时的太平军。在他之前,清兵屡战屡败,已经毫无士气可言,更是闻风丧胆,使得太平军一路北进,到达南京,占据中国大部分江山。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军队,号称"湘勇",他决心这一支军队要丝毫不染绿营风气,平日懒散成习,横行市井,调戏妇女,一旦遇到打战,溃不成军。在组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人才的寻找到军饷的筹集,通过知人善任,威逼利诱,让乡绅捐赠军饷,组建了一支军队,并且每日勤操苦练,战斗力远超绿营。并且他看不惯官场的阿谀奉承,推诿责任,这也遭到官场人排挤,最后被逼的离开原本大营,去了另外的地方扎营。而且刚建的湘勇,没有真正与太平军交手,所有的只是书面知识,初次打仗变败仗,屡战屡败的湘勇,让曾国藩一度欲投江自尽,但是却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另一支部队,十战十捷,这给备受争议的湘勇带来转折的惊喜,随后曾国藩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仗,从而开始从各地寻找将才,而自己转为幕后总策划,彭玉麟便是他发掘的一名水师将领,此人熟读兵书,能征善战,并且人品好,痴情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慢慢的曾国藩周围聚集了许多才干出众的将领、谋臣,让湘军一步步反败为胜,与此同时,他也很注重朝廷的动态,让满人当最高的武官,避免功高震主,功亏一篑。曾国藩本人资质属于中等偏下,但是却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功勋,这与他不断自省,知人善用有关。他的九弟最终第一个帅军攻破金陵城墙,第 1 页 共 3 页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此落下帷幕,走向衰败。此时荣极一时,然而他却保持警醒,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鸟弓藏".满清王朝,开始要限制军队发展裁减人数,并且曾国藩此时若有抗命或者一点反抗的迹象,可能就被满清猜忌从而有性命之忧。曾国藩于是自裁军队,但是如果一点军队不保留,对于朝廷而言,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随时可以束手就擒,为保万一,他请旨保留约三万军队,以待君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