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凶猛:谁是新能源棋盘大赢家《能源》杂志 2010 年第八期封面图片 【封面故事】 绿金凶猛 连续掀起光伏和风能两个投资沸点后,赚得盆满钵满的绿金大鳄们,下一场又将移师何方?在波谲云诡的新能源棋盘上,谁才是点石成金的大赢家? 文|本刊记者赵紫高 在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资本神话后,再过不到 3 个月,即今年的 11 月 1日,深圳创业板即将迎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的解禁高潮。 届时,这批小块头玩转大资本的新贵企业家,将以怎样的基本面证明企业存在的价值势必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而驰骋其间的 VC(风险投资)和 PE(私募股权投资)们,会否大规模减持套现,更是牵动中小投资者脆弱的神经。 就《能源》杂志关注的领域而言,在过去的近一年中,能够登陆创业板的新能源企业寥寥可数,并未成为这轮资本神话的主角。究其原因,除去零售业等行业大热之外,还因此前外资无缘创业板,其运作的新能源项目均以海外上市为退出目标,且这一技术概念极强的领域向来非本土创投领地。 从投资机构的投资角度来看,传统能源更多的是和矿产组成一个板块,新能源则与新材料、环保产业共同构成清洁技术板块,低碳、环保、绿色以及前瞻性的技术成为其显著标签。清洁技术板块因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方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无论本土还是外资创投机构都将其视为重中之重,争相加大尤其是对项目早期的投资力度。在 VC(相比 PE 更侧重早期)近期实际投资额与投资项目榜上,这一板块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实已形成燎原之势,“绿金”来势可谓凶猛。 创业板狂飙突进至今,梦想点石成金的高烧已渐次减退。据普华永道香港事务所合伙人谢小周介绍,截至 6 月 30 日,创业板 90 家上市公司里面已经有 47 家的股价低于首发价,占比达到 52%。这与去年动辄上 100 倍的首发市盈率,投资者却依然趋之若鹜的胜景相比,已是冰火两重天。 尽管并未赶上创业板最具梦幻色彩的开闸阶段,但深圳创业板傲视群雄的超高市盈率依然对绿金保持着足够的诱惑力。随着外资创投抢设人民币基金,创业板大门向其洞开,本土创投机构亦加大对清洁技术的关注,未来绿金支持的清洁技术企业成为创业板主力军指日可待。 对嗅觉灵敏雄心勃勃的绿金来说,手握创业板(以及同样疯狂的中小板)这个畅通便捷的退出渠道,就意味着“芝麻开门”之后源源不断的财富宝库。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经典论述中写道,如果有 50%的利润,资本就敢铤而走险。而以目前首发市盈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