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八章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VIP免费

第八章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_第1页
1/17
第八章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_第2页
2/17
第八章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_第3页
3/17
第八章 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第一节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一、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旱作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现有耕地 94970khm2,旱区约占 60%,其中无灌溉条件的耕地占 97.5%,水浇地仅占 2.5%,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以及人均占有耕地多,日照长,温差大,富有农业生产潜力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因干旱缺水,农业多以旱作为主,但在传统的耕作制度下,由于土壤的过度耕作和地表裸露,造成耕地退化、土壤水蚀风蚀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近年来北方尘暴、沙化愈来愈烈,造成巨大损失,极大地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山西省除秦岭以南外,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旱作农区。长期的农耕活动,造成生态失衡,加之气候干旱,致使地表裸露,耕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在冬春干冷季风作用下,陕北黄土高原不仅经常遭受沙尘天气的危害,裸露的农田也成为起尘扬沙的尘源。流失的水土泻入千里黄河,造成河水泥沙滚滚,河道淤积。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农田开发利用,轻视耕地修养生息,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劣趋向。而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水保土为核心的少耕免耕、残茬覆盖、生物覆盖和作物轮作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我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引进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都在试验研究中形成了一套先进成熟的技术。实践表明,这种耕作方式明显减少了风对土壤的侵蚀,增加了雨水积蓄,可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大大缓解了传统耕作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压力,尤其适用于像陕西这样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推广以秸秆覆盖和减少耕作为主要措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对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农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旱作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改革。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机理(参考第一章内容)三、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1、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义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2、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主要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除草。围绕其技术内容开展相关的农事活动,如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用化学药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八章陕西省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和机械化配套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