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错误的行为》有感 【背景介绍】 《错误的行为》为现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理查德·泰勒(richardh.thaler)于 2016 年所著的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作;此书与卡尼曼的《快与慢思考》同购,同属行为经济学的范畴。与《快与慢思考》主要阐述两个思考系统如何影响人的纯学术书籍不同,此书更像是作者的行为经济学研究之路。有点编年史的味道。且看目录: 第一部分 1970-1978 年行为经济学的发轫第二部分为 1979-1985 年心理账户第三部分为 1975-1988 年自我控制 第四部分为 1984-1985 年我与卡尼曼合作的时光第五部分1986-1994 年埋首于经济学研究的日子第六部分 1983-2003 年金融市场第七部分 1995 年至今助推计划第八部分 2004 年至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读书所感】 一切从错误开始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上,以“理性预期学说”为主体;再后来引入数学公式(统计、概率、模型等)进入经济学,形成现在的主流经济学。一直以来,不管是什么原因,基本上主流经济学都未改变过。当有挑战的时候,主流权威即刻会回击,通过凯恩斯的“看不见的手”、小样本等理由;也能自圆其说。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确定一些定量,才能研究另一些变量。它的逻辑 bug 在于假定的定量是实际上是变量。那么其结果注定就是学术的,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行为经济学实际上的区别在于考虑了“普通人”的特质,融入心理学的知识,进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只是部分考虑了人性,并不完善。真正要研究经济学,出发点肯定是“人”。最近有点感受就是,其实表面上看没有问题的事情,最后有问题,一定是忽略了人性这个潜规则。从开始个别人怀疑主流经济学开始,被团灭;再到后面慢慢联合其他经济学家,通过几场重要的辩论,几次经济期刊的正面交锋,行为经济学逐渐树立了自己一定的地位;再到后面联合其他心理学家、法第 1 页 共 11 页律界人士,理论进一步突破,并且形成了一些实证实验成果,进而进驻政府帮助其更好的公众决策,行为学用了将近 50 年的时间。 一切从错误开始,不管是否“正确”。从你怀疑的那一刻开始,就萌芽了另一个世界。 算账 书里提到一个心理账户。举了个栗子;比如购买电视机,标价 4000 元,便宜 20 元;比如买水壶,标价 100 元,便宜 20元。从总量来说,都是便宜 20 元,但是前者便宜 20 元的时候,不会影响购买;后者购买时常常有划算之感。而这个划算之感就是所谓的心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