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读书生活》有感 读《马克思》有感 马克思对我而言,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只是一种传奇、一种传说,遥远而模糊。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只是在书本上那些许的文字,表面上的成就,对于他本人的了解都是笼统的,我怀着无比的好奇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一些这位伟大的人物。 1883 年 3 月 14 日马克思病逝,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马克思虽然停止了思想,但马克思之伟大或不朽,亦不因世异时移,而有所褪色。他不仅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此后数几十亿人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心脏,甚至是在西方社会的知识界,马克思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千年伟人”等称号。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持续热销,喜欢阅读马克思的人越来越多。 让马克思在芸芸众生中鹤立鸡群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在贫困潦倒中勤奋钻研的执拗和毅力,这种顽强的性格令其卓尔不群,并最终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的伟大是体现在他的人格、他的信念、他的学说中的。马克思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贫苦的困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马克思一家经常为揭不开锅发愁,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马克思有严重的肝病,肝病经常发作,买不起药,更谈不上医治了。其实,马克思是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获得较为优厚的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马克思曾经炒过股票,还挣了不少钱,如果继续炒股,他完全可以解决他的经济问题,并且世界上也许会多一个股神,但却会失去最伟大的思想家。德国政府也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他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就从第 1 页 共 5 页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高尚人格的魅力,他无疑是一个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了一生的伟人。 马克思一生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 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马克思在 17 岁时就确立了这一信念。在他 17 岁写的那篇名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