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75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践课 27 学时。总学分:4 学分。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并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1)参考教材: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 《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下册)1991.6 (3)实验教材: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看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 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安排 27 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 绪论 (2 学时) 第一节 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的分界 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 第二节 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 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 第四节 动物的分类 一、动物生物的分类 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 三、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 四、动物生物的命名 五、动物生物的分门 本章重点:动物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本章难点:动物种的概念,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动物的基本结构、机能和分类 (4 学时) 第一节 动物的细胞 一、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三、细胞的周期 四、细胞的分裂 第二节 动物的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