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 一、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概述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共 9 个项目,计 170 分。1 概述1.1 基本概念1.1.1 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作业环境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因此,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条件,如何预防职业病。1.1.2 职业健康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或工业卫生。职业健康工作是保护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免受职业危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首要任务是识别和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强化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1.1.3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险性进行度量和考核评级。1.2 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意义1.2.1 现场是各种生产的集合,是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现场管理也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1.2.2 在实际意义方面,加强现场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因为事故发生最重要的间接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环境),由于现场管理存在缺陷,才造**的行为失控和现场的隐患,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或火灾事故的发生。 1.2.3 现场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必然极大的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1.3 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1.3.1 化学性因素(1)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病。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2)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化学毒物可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产性毒物类型很多,取决于实际生产条件。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已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