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人言可畏》有感 读《论》有感 我曾经庆幸自己能够学新闻专业,但偶尔的机会读了《论》之后颇有感受,深切感受了“人言”的威力。也许这篇文章能够提醒我以后的职业之路,至少可以说能够引领我的专业之路。 记者有被称作“无冕之王”、又被称作“第四种族”的、也有被称作“第四权利”的。从这些称呼也可以看出记者先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曾是抨击小报记者,因他缺乏客观公正吧。所以将当时娱乐明星阮玲玉的境况写的欠考虑。也许没有这些专业知识不过关以及道德水平不及格的小报记者的话,命运主宰这当然是她自己。他们就像古时候部分清浊的地方官,诉讼人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他收受钱财的多少,哪管得“人言可畏”。 少数记者前一句嘴上念叨自己是人民之喉舌,下一步就是毁人名誉文章的刊发;前一句说是调查取证,下一步就凭空捏造;前一句说是说人言可畏;下一步就按部就班…… “人言可畏”是阮玲玉遗书中的原话。用现在的话,他是一个公众人物。她的死,正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年代,无疑成为民众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就如现今一些八卦媒体向观众提供的娱乐新闻一样,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话题。正如鲁迅的话“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是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还是说淡、淡、淡。”当然,时间能把一切东西冲淡。然而媒体在诉苦,这事与它毫无关系。“也不尽然”,轻描淡写,委婉的回绝了它的观点。也预示着当时媒体的详情,更重要的东西在这四个字之后。又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所有的愤懑全在“也不尽然”这几个字中流露。 “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又一次绝对的肯定。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中央知名新闻栏目记者来到地方报道一个“背光”事件。由于没有受到地方官员热情招待,被报道事件毫无疑问登上了这个知名栏目某一期、、、、、、这个第 1 页 共 3 页地方受到中央重视。最后有人透露被报道地方之所以被报道缘由有三:第一;没有受到地方热情招待;第二;自己是中央来的记者采访费太低,都没有地方记者的采访经费多,第三;你们没有足够的重视记者,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记者优越感”超强的实例,所以说“现在的报章之不能像个报章是真的。” 令我铭记的还是这句“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她它弱者,但对弱者它却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忍声吞气,有时仍可‘耀武扬威’。”然而,鲁迅先生并未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