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社会》读后感 03090329 广播电视新闻学岳淇任 内容提要: 作品虽然是一部社会学相关书籍,内容上难免会涉及一些当下较为敏感的话题,诸如“民主”“自由”、“左”和“右”、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互联网、宪政,等等。然而本书得以顺利初版,其间虽经波折,最终颇受好评就证明了熊培云很好地平衡了文章的尺度,同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部作品都是些泛泛而谈的公共知识普及文章。 观点新颖、充分妥协、迂回着前进,无疑是当下中国知识分子乃至很多领域内有自己独立诉求的人必须选择的一条道路,在这个言论“基本”自由、经济“基本”市场化、人权“基本”得到保障的国家,很多立场很多观点也“基本”被和谐掉了。 关键词: 宪政、民主、自由、公民权利 论文正文: 1、作者生涯: 提及熊培云这个名字,无疑可以拉出一长串的履历关键词来,1973 年生于江西农村,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分获学士、硕士文凭。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以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很难想象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某种意义上来说,熊培云本身就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史的见证者。加之其特殊的职业以及优秀的文字素养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都让他成为了一个行事老成而思想极具活力的社会学者。 也因此,熊培云才写成了《思想国》、《自由在高处》、《中国之觉醒》、《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及本次要重点讨论第 1 页 共 25 页的作品《重新发现社会》,毫无疑问,同作者本身一样,这些列举出来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一读。 2、内容综述: 与其说这是一部有着完整体系的思想作品,不如说是一部质量极高的社科、人文、历史专题文章的集结。但这并不妨碍整部作品的优秀。面面俱到往往是处处都有所欠缺,作者则是选取各个时下讨论较为热烈的专题进行分类论述,文章虽然都不算长,但是观点十分犀利精准,论述引经据典、触类旁通,结论辩证而耐人寻味,在感叹熊培云才华的同时,也看出了一个社会学者应有的严谨与博学。 具体来说,作品虽然是一部社会学相关书籍,内容上难免会涉及一些当下较为敏感的话题,诸如“民主”“自由”、“左”和“右”、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互联网、宪政,等等。然而本书得以顺利初版,其间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