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理论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为立论基础。一、经济效益的概念和属性(一) 经济效益的概念 经济效益是对于人们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总是有所得和有所费的,其目的总是要所得多而所费少,合乎这种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就是经济效益。所以,具体地说,经济效益就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所得与所费之比。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有生产实践、运销实践、科研实践、教育实践、医疗实践、文艺实践等。就生产实践而言,经济效益,指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所得到的劳动成果与其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的比较关系。把经济效益写成数学公式,即: 经济效益=所得所费 =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在上式中,劳动消耗一般指生产实践中所耗掉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劳动占用一般指生产实践所占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成果则指生产出的有用成果,体现为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二)经济效益的两重性 经济效益具有两重性,即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比较。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时间节约的规律,是各个不同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客观范畴,叫做经济效益一般。由此可见,讲求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要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比较。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讲求是什么性质的经济效益,称经济效益特殊。作为特殊经济效益,不同社会形态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和资本主义效益就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争相以科技新成就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学的管理来节约劳动消耗,不过是为了提高剩余价值率,即以少量的资本垫支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所以,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实质,在使用价值上的表现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优质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价值上的表现就是为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尽可能少的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多的净产值和盈利。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