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 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 会状 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 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孟子》。 孟庙亚圣殿→←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 亚圣府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孟庙康熙碑亭→← 孟母林神道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 7 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是在梁惠王 35 年(前 335 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 31 年(前 339 )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 ·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时代背景 读准下列字音读准下列字音王王好好( )战( )战hàohào弃甲弃甲曳曳( )兵( )兵yèyè数数( )( )罟罟( )不入( )不入洿洿( )池( )池ɡǔɡǔwūwū衣衣( )( )帛帛( )( )鸡鸡豚豚( )狗( )狗彘彘( )之( )之畜畜( )( )túntúnzhìzhì庠庠( )序( )序xiánɡxiánɡ饿饿莩莩( ) ( ) piǎopiǎoyìyìcùcùbóbó然而不然而不王王( )者( )者wànɡwànɡchùchù移其粟( )于河内sùsù申之以孝悌( )tìtì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