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培训班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培训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通知要求,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国1%人口抽样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抽样调查进展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下面,我先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国力信息,世界各国都把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必要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抽样调查,摸清人口发展变化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这次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搞好调查奠定坚实思想基础。(一)这次调查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在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同时,我国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形态,有专家称之为“人口新常态”。人口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迁移模式变化,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等方面。人口新常态是经济新常态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和深刻影响。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开展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全面摸清2010年以来我省人口变化情况,把握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这次调查是认清人口发展新特点、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搞好人口抽样调查,把握我省人口发展新特点,对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妥善安排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查清劳动力供给予需求情况有助于完善就业政策。随着建国后“婴儿潮”出生人口逐渐进入退休年龄,每年新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逐年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而退出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数不断增加,浙江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总量均已经出现拐点,从不断上升转为逐步下降的趋势。全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数量分别在2010年、2011年达到峰值。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这是自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出现下降,这对于依靠大量外来劳动力“支撑”着的相对年轻的浙江人口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人口结构的重大转折。二是查清老年人口规模和健康状况有助于完善养老保障制度。2014年,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59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0.73%,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省人口总体趋向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加,高龄化趋势加快,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使得养老服务业面临挑战,养老保障制度亟需跟上。三是查清流动人口情况有助于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浙江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行省份,人口流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既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到浙江就业,又有大量的以浙商为代表的人群在外经商务工,是全国唯一同时存在人口“大进大出”的省份,形成了省际人口流动特有的“浙江现象”。近年来,受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个叠加”的综合影响,全省人口流动的规模、方向、结构等均发生变化,也对浙江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查清城乡分布情况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为64.87%,根据《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的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72%以上,城市化发展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发展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这对人口抽样调查提出了新课题。五是查清人口生育情况有助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4年“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启动,在一月份浙江就实现了政策落地。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单独二孩”生育情况低于原来预期估计,“单独”和“双独”家庭生育二孩意愿偏低,短期内不会造成出生人口大量增加。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普遍二孩”政策,生育政策调整还需依据新的详细人口调查数据作进一步分析,这也必将是今年甚至今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