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xx 电力公司预算管理的实地研究报告 编者按:预算管理是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对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作出计划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初,预算管理就开始出现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1920 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把预算管理作为“对分部责任进行集中控制”的重要工具。许多调查资料显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接受和坚持运用预算管理方法,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比例达90%以上。我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对预算管理十分重视,不同企业的管理重点和方法也各有特色,但是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仍普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 2000 年 6-8 月,南京大学会计系和江苏电力行业会计学会联合组成课题组,先后对江苏电力公司、谏壁发电厂、扬州市供电局等单位预算管理的做法及效果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到了丰富的资料,经过总结、分析和思考,产生了两篇调研报告。本刊将其作为专题进行集中报道,旨在使大家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逐步完善,推动我国企业的预算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管理控制作用。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力总公司华东电力集团公司的一部分,负责管理其在江苏的所有发电、输电、供电资产。该公司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努力适应体制、市场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不断调整、改进预算管理模式,至今已经历了四次转变。对此,我们作了实地调查研究,现将该公司预算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当前的模式做法和效果作简要报告。 预算管理模式演变的四阶段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算起,江苏省电力公司的预算管理模式至今已经历了四次转变,即: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模式、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及目前正在试点的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预算管理模式。 (一)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模式 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模式的核心是生产计划。电力行业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只要电发出来,不出事故就完成了任务。技术计划是对生产计划的保证,而财务计划是生产计划的附属品,也就是说,当生产和技术计划确定以后,产品、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数量也是既定的,只要通过财务算账,成本和利润就可以确定无疑。虽然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也积累了许多企业管理的经验,但由于生产经营成果与人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企业各级人员中的成本效益观念并不很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经济效益低下。 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