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是怎样练成的——“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全案策划纪实 市场告诉我们事实,却不能代替我们思考。在中国快餐业中,虽然我们耳边常充斥着“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快餐巨头”等等的字眼,可是中式快餐竟然占据着超过西式快餐 4 倍的市场份额。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口“大锅”内,竟然没有真正的“领导者”。整个品类市场成长处于启动期,品牌集中度非常低,这意味着中式快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中式快餐品类的主流地位必然决定了——当上中式快餐的领头羊,也就能成为中国快餐业的霸主。 2003 年 8 月,北京暑热如荼。叶茂中策划机构的大会议室里冒着“咝咝”的冷气,却无法消退“双种子”餐饮集团(“真功夫”饮食有限公司前身)几位核心成员眉间的焦灼。 1997 年第一家“双种子”在东莞诞生,1999 年“双种子”迅速壮大,于是他们决定走出东莞,先后开拓广州、深圳市场,然而问题也在这时出现了。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管理、更贵的房租、更大的人流量,双种子怎么一到广州深圳就不行了?新开店面“慢热”、单店盈利能力低、过往人群多进店人数却少、单次营业额始终徘徊不前,最让他们费解的是引进了与麦肯同样品质甚至更好的西式餐点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反而不被接受。 他们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压力还来自越来越多的和他们一样成长迅速的竞争者,也来自不断涌现的模仿者,更有一些卑劣的跟进者只图眼前利益使整个中式快餐信誉受到质疑。 于是,他们想到了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 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战争,38 度高温下,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双种子项目小组成员热血沸腾。“真功夫”的拳头应该打向谁? 这是一个典型的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突围的课题。 解决好了,从此可以参与逐鹿中原;解决不好,只能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等待着要么被诏安、要么被消亡的命运。 追本溯源,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快餐业竞争的实质。我们从 2002 年中国快餐业发展状况的几组数据开始顺藤摸瓜: 数据一: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78.9%为中式快餐店,而 21.1%是西式快餐店。 数据二:中国餐饮业权威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向社会郑重推出十大国内快餐连锁品牌:上海新亚大包、马兰拉面、深圳面点王、丽华快餐、千喜鹤、江苏大娘水饺、东方饺子王、广西桂林人、武钢集团快餐公司、广州大西豪。 数据三:在 2002 年度的中国快餐业 20 强中,麦当劳、肯德基的各地公司占据了 19席,上海新亚大包成为 20 强中硕果仅存的一家中...